~~~~爸爸因為心臟功能不佳,醫生評估風險太大也危險,萬一手術成功卻呼吸器遲遲無法拔管,那對生命來講很困窘.大家商量後,決定過幾個月後,若可以再決定是否開刀.如今,只能將爸爸的病情放在禱告中....
腹部主動脈瘤~~~
主動脈瘤可簡略區分為剝離性主動脈瘤及胸或腹部主動脈瘤。剝離性主動脈瘤區分為A型及B 型(圖三),胸或腹部主動脈瘤因位置而區分為「升主動脈」,「主動脈弓」,「降主動脈」及「腹部主動脈」等主動脈瘤。(圖四)其中主動脈弓瘤之微創手術難度最高,但只要動脈瘤最大直徑超過5 公分以上,身上即如背負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如何拆除此可怕的引信,傳統手術開胸剖腹手術創傷大且風險高。尤其是B型剝離性動脈瘤及主動脈弓部位之動脈瘤高達6-50%死亡率。而即使如風險性較低之腹主動脈瘤亦高達近5%之死亡率。
主動脈瘤的成因
主動脈瘤的成因以腹部主動脈瘤為例。腹部動脈血管肌肉層細胞退化造成管壁彈性疲乏,使得血管像氣球般向外鼓漲,病情嚴重時易導致血管撐破並造成患者腹內大出血,即使緊急手術,死亡率仍高達五成。通常腹部主動脈血管瘤好發於六十歲以上之高齡病患,男性的罹患機率是女性的四倍,其中高血壓、糖尿病及抽菸者尤其常見,當患者主動脈管瘤直徑達到四至六公分時,則有隨時破裂大出血的危險。傳統外科治療腹部主動脈瘤雖然成功率可達九成,但病患必須接受深度麻醉及大型開胸剖腹手術,手術時間長,併發症多,且由於傷口疼痛及排氣不順等因素,使其恢復緩慢,尤其是高齡或患有慢性肺部疾病、氣喘及心臟功能不佳的高危險群患者,對於傳統手術倂發症的風險亦相對提高。甚至因為其他臟器功能不全而無法接受傳統手術的治療。
台灣的發展現況
自從1991年Parodi等專家〔2〕首次報導主動脈瘤內套膜支架治療動脈瘤技術之後,此項新興的微創手術(Endografting)在國外發展至今已有15年之久。只要在局部或半身麻醉下,於患者兩側鼠蹊部劃開約三公分的小切口,藉由X光透視下,即可將「主動脈瘤內套膜支架」植入主動脈瘤血管內,並有效地將病變的血管瘤阻隔開來,達到治療的目的。手術時間也僅需一小時半至二小時,患者在術後當天即可下床。所以該技術目前已迅速成為全世界動脈瘤手術的新焦點。加以臨床應用經驗的增加和血管腔內器械的改進,近年來該技術的報導日益增多,接續的短、中期的觀察也肯定了其治療效果。根據2004至2005年歐美兩大重要動脈瘤治療方式,採隨機之臨床研究方式(the Dutch Randomized Endovascular Aneurysm Management (DREAM) trial and the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Trial-1 (EVAR-1)) ,顯示手術死亡率由4.6-4.7 %至 1.7-1.2%。這些初期的臨床經驗也驗證了血管腔內內套膜支架手術是老年及高危險群的腹主動脈瘤患者的優先治療選擇。
台北榮總於八十八年八月二日,成功完成國內首例腹主動脈瘤內套膜支架植入手術(Vanguard II),並至民國九十年(六例Zenith) 完成共七例人體試驗手術(圖五),經四年追蹤證實為有效之治療,衛生署也於九十四年七月七日通過腹主動脈支架置放規範,為治療主動脈瘤的常規手術。今年九十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再核可胸主動脈支架暨輸送導引系統用於治療胸主動脈瘤
台北榮總主動脈瘤內套膜支架微創治療發展史及現況
本院內套膜支架植入手術於九十四年十月起正式成為一般的常規手術。
至今共完成主動脈瘤微創手術共四十例,其中腹主動脈瘤佔三十六例,及胸主動脈瘤四例。目前接受內套膜支架微創治療者呈約佔腹主動脈瘤數目的一半且呈現增加的趨勢。微創手術經驗純熟,居於全台之冠。成果亦執國內之牛耳,並率先成立主動脈瘤微創治療中心,並設立主動脈瘤微創治療特別門診以提升服務品質、引領醫界繼續創新發展。
~~~~
五月五日
黃昏時,娘家爸爸打電話,告知最近發現腹部動脈瘤五公分大,
再不開刀如破裂就危急了,
廿三年前爸爸開過心臟繞道手術,
近日是因為很多朋友發現他更瘦了,
他前往定期拿藥的台南成大醫院,
檢查後,醫生告知:因年歲已超過七十歲,不能用傳統手術,
另外自費手術較安全也成功率較高,
只是自費要四十萬至七十萬元,健保局也不給付.
五月六日
在好心人協助下,前往榮總門診由原本下週二改為今日下午看診.
奇妙的是:原來手術的各項檢查需要住院,卻沒有病床,
後來離開前,大急轉的,有了健保床.
可以不用再南下車程奔波還要擇日再北上檢查,就直接住院檢查.
感謝神!!
請為他的病況代禱,近日將先做心導管檢查,也求神開路為這筆費用預備.謝謝
原先我想低調處理,但神催逼我要提出代禱,請大家在禱告中記念,謝謝
- May 18 Mon 2009 20:40
請代禱~~腹部動脈瘤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